财盛证券_配资专业网上配资炒股_正规炒股配资
你的位置:财盛证券_配资专业网上配资炒股_正规炒股配资 > 配资专业网上配资炒股 > 高倍杠杆配资公司 中山当好融合发展探路者
高倍杠杆配资公司 中山当好融合发展探路者
发布日期:2024-07-31 08:17    点击次数:59

  对于中山来说高倍杠杆配资公司,2024年是至为关键的一年。中山呼唤一场脱胎换骨之变。

  过去两年,中山刻画的最深刻形象,就是坚定改革的“破局者”;当下,中山已迎来的最重要新角色,则是融合发展的“探路者”。

  破局,是为了融合;融合,需要先破局。

  近万字的中山市委十五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报告(下称“全会报告”)中,“融合发展”成为最重要的关键词。在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在深中通道的通车之年,中山将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抢抓机遇,举全市之力推进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坚定扛起历史责任,为珠三角深度一体化先行先试。

  先行先试,是中山发起的一场思想革命,是决心,更是斗志。

  中山深刻认识到,深中通道通车是中山拥抱深圳、走向世界的“黄金大道”,是发展良机,但也暗藏危机;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是省委对中山的关心厚爱,也是沉甸甸的政治责任。建设实验区,就是中山抢抓深中通道通车历史性机遇的重要抓手。

  重任在肩,机遇空前。不仅要先行先试,还要将融合进行到底。中山必须下定决心,鼓足斗志,来一场思想大解放,坚定扛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以最强动力、最实举措推动实验区各项任务落地落实,为珠江口一体化蹚出中山路子。

  深度一体化,是中山再一次勇担使命,是行动,也是路径。

  这次全会报告勾画了中山深入推进珠江口东西两岸“六个一体化”的全景图,下好规划“先手棋”,推动营商服务“跨市接轨”,为融合发展打好基础;聚焦产业融合的关键核心,打造融合发展的“样板区”;强化交通硬支撑,加速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借势借力大湾区创新资源,为融合发展注入强动能;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方面,加强与大湾区城市的协同合作,加快建设大湾区精品城市。

  省委部署规划建设环珠江口“黄金内湾”,牵引珠三角地区深度一体化,中山正在用实际行动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上走在前、作示范。

  改革破局其势已成,融合发展便可一路凯歌。

  新年第一会,再一次吹响了中山奋进的号角。从全会报告中的一组热词,我们看到了一幅中山发展全图,看到了中山接续攻坚的更强大决心,战风斗雨的更坚强斗志,全面拥抱的更深度融合。

  2024年的蓝图已经跃然纸上,中山卷起衣袖,重新走进激情燃烧的岁月。

  撰文:雷海泉廖瀚陈少宏伍杰杨慧荣苏芷妍苑世敏廖冰莹

  摄影:叶志文

  策划:张培发统筹:何伟楠

  先行先试

  以六个一体化做实珠江口融合发展

  中山市委十五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报告(下称“全会报告”)提出,要深刻认识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重大意义,紧扣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把握深中通道通车历史性机遇,坚定扛起改革责任、创新责任、先行先试责任,举全市之力建设好实验区,全面学习拥抱深圳,为珠江口深度一体化先行先试。

  自获批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以来,中山深入探索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并取得一定成效。2022年10月,中山与深圳签署战略协作框架协议,明确了首批44个重点协作事项,目前已陆续落地。2023年6月,深中首次联合举办全球招商大会。

  结合新格局,全会报告提出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六个一体化的目标。与此前相比,六个一体化有不少新变化,提出了新任务。

  规划一体化被放在了六个一体化的首位。中山将推动翠亨新区、火炬开发区与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平台规划对接,功能错位互补,有序衔接,共同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

  产业一体化被视为融合发展的关键核心。全会提出要推动深中经济合作区落地见效,加快启动共建园区开发建设。高标准规划香港—中山高质量发展合作区等平台建设。翠亨新区、火炬开发区、岐江新城三大平台也被提及。

  交通、创新、营商环境等领域,亮点也较多,包括推动南中城际和佛山地铁11号线南延线建设,探索“广深港澳研发+中山孵化产业化”,与深圳、香港共建高端人才共享社区等。以六个一体化为抓手,中山将珠江口一体化越做越实。

  产业脊梁

  研发+数智化为新质生产力插上“双翼”

  全会报告提出,要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新的高度挺起中山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创新是现代化产业的核心要义。2022年,中山研究与试验发展(简称“R&D”)经费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规模以上企业R&D经费支出占比超九成。

  企业是创新的重要主体,企业强,中山制造才能强。全会报告提出,中山要实施科技企业梯度培育和研发投入提升行动,力争2024年全市高企数量达2900家;要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企业体系,力争2025年实现百亿产值工业企业超10家,加快打造1—2个千亿级“旗舰”企业。

  现代化产业发展需要重大创新平台为载体。报告提出要高标准建设中山科技创新园,加快推动中山先进低温研究院、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发展壮大,加快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把中山打造成人才创新创业的热土。

  一手抓研发,一手抓数字化,“中山制造”才能飞得更远。中山将实施技术改造倍增行动,力争2024—2026年每年推动不少于600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到2026年技改投资总量翻一番。同时,打造一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标杆,力争到2026年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加快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建设。

  样板区

  翠亨新区打造融合发展“样板区”

  2023年,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和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了《中山市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实施方案》,赋予翠亨新区新使命:打造融合发展“样板区”。

  全会报告提出,翠亨新区要持续优化起步区城市设计,对标前海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深度融入深圳产业链供应链,坚持产城人融合发展,全力打造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样板区”。

  翠亨新区是中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对接深圳等东岸城市的“东承”桥头堡,近年来在探索珠江口融合发展方面一直走在前列。2023年,在深中联合招商大会上,翠亨新区还与深圳宝安区签订了融合发展框架协议,实现中山镇街与深圳联动发展新突破。

  在推动珠江口产业、交通、创新、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报告对翠亨新区也着墨较多。报告提出加快深中经济合作区、香港—中山高质量发展合作区等平台建设,这些平台的规划布局范围均涉及翠亨新区。

  纵观整份全会报告,翠亨新区(南朗街道)是被直接提及最多的镇街。随着新的探索不断推进,翠亨新区在珠江口融合发展大局中的支点角色将进一步凸显。

  主引擎

  火炬开发区勇当创新“主引擎”

  全会报告提出,要强化火炬开发区全市创新发展“主引擎”作用,加大火炬开发区统筹民众街道发展力度,加快深中合作创新区建设,完善创新生态,激发创新活力,加快建设全国一流国家级高新区。

  2023年,火炬开发区扎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传统制造业智转数改成效不断凸显,超70家规上企业开展数智化升级。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13个科研实验室建成启用,检科院大湾区院成功孵化和引进落地7家科技型企业,“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创新发展要素不断凝聚。

  新的一年,火炬开发区将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为全市蹚出一条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新路子。火炬开发区将大力支持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检科院大湾区院和留创园做大做强,力争2024年新增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40家。加快推动企业智转数改,年内推动不少于30家规上工业企业启动数字化转型,为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

  深中通道通车在即,立足深中合作创新区这一重大平台,火炬开发区正全面对接深圳市“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8个未来产业”,建立“项目落地—产业培育—创新支撑—金融赋能”产业引育体系,发挥全市“主引擎”效应,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强中心

  岐江新城打开“强心”之路

  岐江新城是当前中山城市发展版图上一处难得的“留白”。全会报告提出,岐江新城要锚定“强中心”目标,争创省级经济开发区,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持续完善公共服务配套,优化提升城市功能,建设数字经济示范区、总部经济集聚区,打造中山城市新客厅。

  交通优势是岐江新城成为城市“强中心”的核心要素。目前,岐江新城内已有中山站、中山北站两个站场,算上正在建设的南中城际世纪路站、岐江新城站,未来岐江新城将成为中山轨道交通最密集的区域,此外辅以起湾道、世纪大道等两条“大动脉”,中山“强中心”与大湾区的交通脉络将进一步打通。

  在2023年8月召开的世纪路站TOD开发规划专家论证会上,南中城际世纪路站片区被整体定位为中山市经济功能和产业体系强核心的先导示范区,将与南中城际岐江新城站一起被打造为国际型服务中枢。

  规划建设总部经济区,是中山对标一流的清晰信号。自2012年中山大力推动总部经济发展以来,岐江新城当下已成为中山总部经济最密集的区域,更引进了中山农商银行总部大厦、富元中山108国际总部经贸中心、宝龙城等多个总部经济项目。

  新中心、新使命、新功能。岐江新城已经打开了中山人期待已久的城市新封面,也立起了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新支点。

  关键一子

  两大攻坚战推动“一子落、满盘活”

  拓空间、优环境,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全会报告提出,“工改”、治水两大攻坚战是中山推进“百千万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胜负手”,是“百千万工程”大盘中“关键一子”。

  近两年来,两大攻坚战的进展有目共睹:在“工改”方面,中山已拆除整理低效工业用地超3.3万亩,并新招引企业258家、服务本土企业357家,预计推动新增投资近940亿元。中山推动“深中一体化”、打造产业新中山有了底气;在治水方面,中山两年来已新建污水管网3530公里,提前完成央督任务。全市55个行政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332个小区完成排水管网改造,2043个工厂完成雨污分流改造,累计完成316条未达标水体整治主体工程。

  两大攻坚战紧密联动,相辅相成。全会报告提出,要坚持协同作战,把“工改”、治水、城乡建设、产业发展一体谋划推进,带动产业转型升级,重塑城乡形态风貌,修复生态环境,实现“一子落、满盘活”。这意味着两大攻坚战不只是解决某一具体问题,更是为提升城市能级的系统性战略部署。

  在深中通道即将建成通车之际,更优质的产业空间与生态环境,正成为中山吸附优质资源的核心竞争力。

  绿美中山

  全面推进生态建设“七大行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全会报告指出,高标准做好绿美中山生态建设总体规划,按照“适地适树”原则,明确目标、系统布局、精准发力、倒排工期,全力推进绿美中山生态建设“七大行动”。

  此次会议为2024年绿美中山建设指明了方向:推动绿在山中、推动绿在村中、推动绿在城中、推动绿在发展中。

  2023年,“万棵榕树进乡村”成为中山村(社区)的自觉行动。推动绿在村中,坚持为民种树,多种树、种好树、管好树,常态化开展“千企万民齐种树”“万棵榕树进乡村”等绿美行动,有利于科学推进种树事业。

  推动绿在城中,全会报告指出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植绿补绿措施,全面提升绿美生态廊道,打造一批绿美示范河道、示范河涌、示范道路。这是中山水污染治理攻坚战的内在要求,也是改善人民生活环境的必经之路。

  自2017年获评国家第三批低碳城市试点以来,中山打造了多个绿色低碳科普教育基地。全会报告指出,中山要扎实做好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塑造“双碳”竞争新优势,打造绿色低碳发展新高地,进一步明确绿色低碳发展目标。

  水上文章

  用好港口岸线开展水经济试点

  中山拥有优良的岸线资源,同时拥有江龙船艇等一批造船企业,发展水上经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全会报告提出,中山要做好“水上文章”,系统规划利用港口岸线资源,加快中山港新客运码头建设,加强水上巴士规划布局,深化“组合港”合作发展,共建世界级港口群。要推动深中航空港建成启用,谋划打造环珠江口低空飞行专线,探索开发观光旅游、通勤、物流等应用场景,为布局低空经济提供坚实支撑。

  开展水经济试点项目建设,是中山依托河湖资源优势,统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新尝试。水上筑梦,首先就要做好水上交通。在翠亨新区,中山港新客运码头正紧锣密鼓地建设中。未来随着新码头的启用,深中两城航程将从现在的21海里缩短为13海里,航行时间约28分钟。

  在水上货运方面,截至2023年11月,深中“组合港”航线已累计开通8条。“组合港”模式全程只需“一次报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出口货物平均堆存期由7天缩短至2—3天。在此模式下,中山外贸出口企业、港口物流链上下游企业均不同程度享受到了提速降成本的便利,增强了外贸经济效益和企业发展动能。

  低空经济

  抓住风口积极抢占产业新赛道

  乘坐“空中出租车”出行、发展城市空中交通,有望成为现实。全会报告提出,要积极抢占产业新赛道,抓住风口布局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

  布局低空经济,中山并非“无中生有”,而是紧密贴合政策与市场导向,并基于一定的产业基础。

  一方面,国家已出台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低空经济的发展。2023年10月发布的《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年)》提出,要在2025年实现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试点运行,到2035年以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为技术特征的新型通用航空装备实现商业化、规模化应用;同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

  另一方面,中山已有企业在低空经济领域尝了“头啖汤”。例如,中山福昆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近年来自主研发多款产品,其兄弟公司上海御风未来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在2023年成功首飞M1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随着深中通道的建成开通,中山将有机会深度对接深圳更为完备的低空经济产业体系,并结合中山已有的制造业基础,带动相关传统产业围绕低空经济领域实现转型升级。

  当前,中山通过推动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营商环境改革等方式,为布局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打好“软硬件”基础,鼓励支持创新型企业扎根中山、投资中山。

  轻快奔跑

  深化扩权强镇和强镇扩权改革

  2023年,中山大力推进“两区一镇”扩权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和小榄镇作为强镇扩权赋能改革的“先行子”,率先实现统筹能力的提级。这也是推动人财物相匹配、权责利相统一的一次资源再配置。

  作为“市直管镇”的“直筒子市”,中山一直在突破传统专业镇经济模式面临的“统筹能力弱”“空间碎片化”等瓶颈。2023年,中山提出推动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系统性改革,集中精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平台。按照“镇街所需,应放尽放、宜放则放”的原则,探索赋予镇街更多管理权限。这既是实施“百千万工程”的现实需要,又是激发镇街活力的必由之路。

  在此基础上,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和小榄镇,成为中山经济的三大增长极。2023年一季度,小榄GDP同比增长8.8%,取得来之不易的“开门红”,成为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镇街;同年上半年,火炬开发区GDP、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额、税收总收入、进出口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总量稳居全市第一;翠亨新区则保持GDP两位数的增速,代表中山“新质生产力”的动能。

  展望未来,大力激发镇街活力,才能全面增强镇村经济承载力、竞争力、吸引力。全会报告提出,精心组织实施新一轮机构改革,深化扩权强镇和强镇扩权改革,坚持收放并举、权责一致,建立事权下放动态调整机制,完善事权下放配套体系,让镇街放下包袱、轻快奔跑。

  中山新乡村

  培育更多强镇兴村“尖子生”

  打造一批在全国全省叫得响的现代化中山新乡村,这是中山市委十五届七次全会提出的重点目标之一——“各镇街要实打实去抓,制定计划、挂图作战,一个村一个村抓、一年接着一年干,打造一批在全国全省叫得响的现代化中山新乡村。”

  如何理解“现代化中山新乡村”?2023年,广东全面部署实施“百千万工程”,将其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在此背景下,中山提出打造一批“现代化中山新乡村”,正是在全省“百千万工程”这一赛道上所作出的中山探索、中山实践。

  锚定“经济强、城乡美、社会治”奋斗目标,中山系统推进强镇兴村“1388”行动,全力打造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中山样板”。2023年,中山15个村和3个镇街入选全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这既是中山强镇兴村的“尖子生”,又为中山培育更多“种子选手”提供了经验参考。

  全会报告指出高倍杠杆配资公司,中山将集中资金、土地、政策等优势资源,重点投向桂南—雍陌—塘敢、曹边—北台、翠亨—崖口、左步—冲口等生态文化禀赋好、基础条件好的片区,以点连线、串珠成链,逐步实现点上示范、线上出彩、面上开花。

  通过探索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路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高质量路径,中山将为珠三角、为广东、为全国提供一份中国式乡村现代化样本。

  多镇一品

  对产业家底进行整合升级

  从“一镇一品”的专业镇经济到“多镇一品”的产业带经济,时代呼唤中山构建全新产业格局。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灯饰、家电、五金、服装等专业镇传统产业的兴起与发展,为中山跃入“广东四小虎”立下汗马功劳,这也是中山一以贯之的产业家底。

  立足新发展阶段,以产业为主体的中山现代产业集群新时代“十大舰队”和以区域为主体的十大万亩级现代主题产业园应运而生,成为中山经济增长强劲的内生动力。

  在中山北部镇街,智能家电产业集群成为镇域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主线。以黄圃镇、南头镇、东凤镇三镇家电产业串珠成链,与佛山家电产业镇共同搭建起了珠三角万亿级家电产业“黄金走廊”。

  智能家电产业集群的重要性,在于区域产业发展的联动和边际效益。从行政区经济到经济区经济的转变,其核心是产业经济的融合发展。“中山正在以创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家电产业集群为契机,以数字化转型为突破口,大力推动家电产业高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2023年9月,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会长张钰晶在中山举行的电子家电生态合作大会上表示。

  特色优势产业的跨镇街合作、公共配套跨镇街布局等趋势日渐显著。2023年1—8月,中山智能家电产业同比增长8.8%。中山正以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为牵引,以中山新时代“十大舰队”和十大主题产业园为框架,找到镇域融合的突破口。从“一镇一品”到“多镇一品”,是对产业家底的一次整合升级。

  温暖城市

  项目化做实“文化兴城”大文章

  推进“文化兴城”,共建温暖城市。全会报告指出,加快以项目化做实“文化兴城”大文章,要提升文明中山的温度,深入实施文明城市创建“1+10”行动和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

  2023年,中山超100家香山书房吸引了260万人次打卡,借阅书籍数量约60万册次。在用好香山书房的基础上,全会报告为2024年推进“文化兴城”指明了方向:积极谋划建设金钟湖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体,在中山国家森林公园高标准建设香山书院,组织动员全市父老乡亲共建共享文明城市、温暖城市、幸福城市。

  香山古城是香山文化800多年历程的见证者。自2022年开始中山便启动香山古城保护活化工作。全会报告指出,要加快示范项目建设,强力推进香山古城活化。这为广大侨胞回乡提供了全新的“寻根”之所,增添一抹温情。

  将目光从城区转移到乡村,南朗街道以孙中山故里旅游区为龙头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五桂山街道成功孵化特色种植业、乡村旅游等一批产业项目。全会报告指出,用古镇灯饰点亮岐江河一河两岸,整体提升孙中山故里旅游区,加快建设环五桂山和临深片区农文旅融合发展带,打造大湾区聚人气、旺消费新高地。中山文旅资源逐渐串珠成链。

  全会报告指出,要掀起“香山文化”热度。高标准规划建设市美术馆新馆、市科学馆、市规划馆“三馆”,系统谋划深中通道开通宣传活动,讲好中山与深圳一体化、同城化发展的湾区故事。



上一篇:在线配资炒股平台 中金公司:短期不建议过度追高日股
下一篇:证券配资APP 金龙羽盘中创历史新高

友情链接: